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

為什麼會在親密關係裡無償付出:演化裡的利他行為


最近爆發的眾量級CROWD事件,剛好和正在閱讀的《失控的演化群像》利他行為章節不謀而合。這本書深刻揭示了自然選擇的局限性,以及演化過程中可能產生的「演化缺陷」。而這起事件,恰好將這些理論帶入了網路社會的現實場景。

原始部落的利他與社群壓力

在人類的早期歷史中,原始部落的生存高度依賴於成員之間的合作和利他行為。由於部落規模小,成員之間的關係緊密,任何對群體不利的行為,很快就會被其他成員知曉,並受到社群的懲罰。這種社群壓力,促使人們克制惡意,並積極參與利他行為,以維護部落的生存。也讓擁有利他基因的個體更能生存下來。這些個體更有可能在各種親密關係裡付出而不急於得到回報。

網路時代的社群解體與惡意滋生

然而,網路時代的出現,徹底改變了社群的結構和功能。透過網路形成的社群,規模龐大,成員之間的關係鬆散,缺乏直接的社群約束。這使得惡意行為更容易滋生,並且更難被發現和懲罰。

《失控的演化群像》中提到,自然選擇並非總是能產生完美的結果。有些特徵,在特定環境下可能是有利的,但在另一個環境下卻可能成為負擔。同樣地,在原始部落中,利他行為是生存的關鍵,但在網路時代,它似乎變成了一種「演化缺陷」。

網路霸凌:利他行為的負面選擇

在網路環境下,那些願意付出、願意幫助他人的人,往往更容易成為被欺負的對象。那些擁有惡意、擅長利用他人的人,卻可以匿名地散布謠言、進行人身攻擊,而不用擔心受到直接的懲罰。這種現象,正強化了網路霸凌的行為,並讓那些願意付出的人,更加小心翼翼。而以惡意奪取資源的人,只要換個沒人認識的環境就能繼續逍遙過日子。

演化的悖論:利他與競爭

這也讓我們思考一個更深層的問題:人類的演化,究竟是朝著合作的方向,還是競爭的方向?在網路時代,我們是否正在失去原始部落的社群約束,而走向一個更加自私、更加惡意的社會?

重建信任,重塑社群

當然,我們不能因此而放棄對人類的希望。我們仍然可以透過教育、法律和技術,來重建信任,重塑社群。

  • 加強網路犯罪的打擊: 嚴厲打擊網路霸凌和惡意攻擊。
  • 提升公民教育: 培養公民的責任感和同理心,鼓勵積極參與社會議題。
  • 鼓勵線下社群: 促進真實的社群聯繫,重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。

這起事件提醒我們,網路時代的挑戰並非僅僅是技術問題,更是關於人類社會的根本問題。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我們的價值觀,並積極地為重建一個更加友善、更加合作的社會貢獻力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為什麼會在親密關係裡無償付出:演化裡的利他行為

最近爆發的眾量級CROWD事件,剛好和正在閱讀的《失控的演化群像》利他行為章節不謀而合。這本書深刻揭示了自然選擇的局限性,以及演化過程中可能產生的「演化缺陷」。而這起事件,恰好將這些理論帶入了網路社會的現實場景。 原始部落的利他與社群壓力 在人類的早期歷史中,原始部落的生存高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