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2月3日 星期日

我可能錯了

 

結論先說:

輕鬆好讀,書名就把全書的重點說完,內容有不少作者生活上的體驗和洞見,不是咬文嚼字的經典內容。原本以為寺院的森林智者會有許多佛學或禪學的智慧之言,讀完後倒是比較接近人生智慧和心靈雞湯(實用款,不是毒雞湯)。

想讀佛禪經典請跳過本書。
想看歐美人的寺院生活和體悟,本書很適合。

本文開始:

我得先承認一開始搞錯了書名的意義,『我可能錯了』讓我以為全書是作者要自省或懺悔,並從中書寫智慧之言。幸好不是只有我這麼以為。當我跟身旁的人聊到這本書的時候,許多人都有一樣的想法XD

『許多人剛開始冥想時都犯過同樣的錯誤:認為自己的腦袋會靜下來。但實情並非如此。』
『只有死人的腦袋才會完全休止不動。』

這兩句話澄清了許多人對冥想的誤解,冥想其實沒有那麼神奇,也不會讓人飛昇(也有可能是我修行不夠所以飛不上去,或過重....)。冥想比較像是澄心靜濾,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更是難得。作者也透過冥想發現由內而外的想法比預期的要多上許多,而且這些想法的正確比率似乎不怎麼可靠,所以『我可能錯了』也由此而生。也因為『我可能錯了』,所以『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』,並且『和自己的念頭保持距離』。當這樣的價值觀建立起來就能捨棄執著,學會放下。

『我不會鼓勵任何人進行正面思考。完全不鼓勵。我個人並不相信正面思考有特別大的力量。我一直覺得正面思考是比較膚淺表象的。』

這段文字讓我對這本書大加分,這個年代的正面思考真的『太多了』!無視現實的正面思考根本就有毒,建議中毒的人要自己進行思想清洗(推薦失控的正向思考)。這段文字表達了作者活在當下並正視現實的心態,也是這樣的心態讓我認為這不是一本毒雞湯。

這本書念完很久,這篇文章也想寫很久,但是拖很久寫不出來。倒不是內容多艱澀,而是太過零碎,全書雖然有照著作者的時序在寫,但是每個章節的主題並沒有那麼連貫,畢竟生活本來就是零碎的,作者也在書中強調『當下』比『計畫、控制、組織』還重要,全書也表現了這個價值觀,有一種想到哪裡寫到哪裡的感覺。所以可以很隨興的讀,輕鬆的讀,能從中得到一些智慧很好,沒有也沒差。

題外話:

有一段時間對佛學禪學特別有興趣,除了市面上的一些相關書籍,歐美人士的著作更能吸引我的注意,畢竟在不同文化圈裡對佛禪的解釋差異頗大,當時很好奇重視個人主義的歐美文化會對這樣的價值觀有什麼詮釋,不過太過大部頭的讀不下去,太過宗教的又離生活太遠。『當和尚遇上鑽石』算是入世作品中我最有印象的,用金剛經詮釋各種商業精神在當時算是很有創意,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。『師父還在沙漠裡』則是完全的門外漢對禪學的看法,內容與其說是禪學,還不如說是參雜一點政治的旅遊文學。『我可能錯了』算是勾起了當時對這門領域的熱衷心情,不過同樣的領域也隨著生活經驗的累積產生不同的看法和解讀,這也是一種生活禪吧...


為什麼會在親密關係裡無償付出:演化裡的利他行為

最近爆發的眾量級CROWD事件,剛好和正在閱讀的《失控的演化群像》利他行為章節不謀而合。這本書深刻揭示了自然選擇的局限性,以及演化過程中可能產生的「演化缺陷」。而這起事件,恰好將這些理論帶入了網路社會的現實場景。 原始部落的利他與社群壓力 在人類的早期歷史中,原始部落的生存高...